肯德基那个会爆浆的小可爱,原来叫这名字!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刷到肯德基新品推送,突然发现个要命的问题——那个刷爆朋友圈的爆浆蛋仔,官方名字到底是啥?朋友圈有人叫它"流心蛋挞仔",有人说"爆浆小贝",还有更离谱的直接喊"会拉丝的鸡蛋仔"...作为把周边三家肯德基新品都尝遍的吃货,今天必须把这事唠明白。
一、官方名字藏在这个角落
翻遍肯德基小程序才发现,人家大名其实特别朴实,就叫「爆浆芝士小方」(英文名Cheesy Cube)。去年12月先在广州深圳试水,今年三月突然在全国门店闪现。这名字起得够直白——方形的、会爆浆、带芝士,但总觉得少了点记忆点,难怪大家会自发给它起各种花名。
民间叫法 | 出现频率 |
爆浆蛋仔 | 67% |
芝士小方块 | 22% |
拉丝蛋挞 | 11% |
二、为什么大家都记不住本名?
这事儿真不怪消费者。根据《快餐产品命名心理学》(2022版)的研究,成功的零食名字应该满足三个条件:
- 有画面感(比如"熔岩巧克力")
- 带动作感(参考"扭扭薯条")
- 不超过5个字
反观"爆浆芝士小方",虽然要素齐全但太像说明书。相比之下,消费者自创的"会呼吸的蛋仔"这种叫法,反而更符合传播规律——你看,连隔壁奶茶店小妹都问我:"今天要不要配个会跳舞的芝士蛋仔?"
三、那些年肯德基起过的神奇名字
其实肯德基在命名上翻车不是头回了:
- 2018年把辣翅叫成"热辣香骨鸡",结果所有人都在问"香骨是什么骨头"
- 2020年"九龙金玉奶茶"被简化为"金奶茶",店员说每天要解释八百遍不含黄金
- 最绝的是北海道冰淇淋,因为和日本原料毛关系没有,后来悄悄改成了"奶香雪顶"
不过这次倒是有进步,至少没说成"法式熔岩芝士立方体"(笑)。
四、关于它的五个冷知识
蹲守后厨的闺蜜给我透了点内幕:
- 每块小方要注入3.2克马苏里拉芝士酱,误差不能超过0.5克
- 最佳食用时间是出炉后8分半钟,这时候拉丝效果堪比芝士广告
- 蛋奶液配方和葡挞是亲戚,但加了柠檬汁降低甜腻感
- 方形模具是特制的,比传统蛋仔模具体积大18%
- 试吃阶段有过芥末味版本,后来因为"吃着像牙膏"被毙了
现在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买到的特别饱满,有时候又有点瘪了吧?都是注馅手法和温度控制的锅。
五、点单时的秘密暗号
教你三招提升购买体验:
- 说"要刚出锅的"比"现做的"更管用,后厨听得懂这个行话
- 下午3-5点出品最稳定,早餐时段容易买到回炉的
- 搭配美式比配可乐更解腻,这是研发部小姐姐的私藏吃法
上次我这么点单时,店员小哥突然抬头:"你也是看了小红书那个帖子吧?"得,行业秘密变公共知识了。
凌晨三点半,电脑右下角弹出低电量警告。突然想起上周在肯德基听见两个中学生对话:"阿姨我要那个会爆炸的芝士盒子!"店员居然秒懂——看来产品名字什么的,终究敌不过吃货们的集体智慧啊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