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旺公司活动策划:如何确保活动的创新性
旺旺公司活动策划:如何让创意真正落地开花
旺旺市场部的小王最近有点头疼,上个月刚结束的儿童节活动,虽然预算比去年增加了20%,但线下参与人数反而下降了15%。部门晨会上,总监拿着第三方评估报告敲桌子:"消费者记住的仍然是三年前的经典人偶互动,我们的创新力去哪了?"
一、理解创新不是空中楼阁
去年春节档,某零食品牌在商场布置的AR红包雨活动,通过实体包装与数字技术结合,带动终端销量提升40%。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:创新需要扎根于消费场景。
1.1 数据是最好的创意导师
市场部新来的实习生小张做了件聪明事——她把近三年所有活动的用户停留时间数据做了可视化处理。结果发现:
- 带实物收集性质的活动留存率高出平均值63%
- 有即时奖励机制的环节参与度是普通环节的2.7倍
- 夜间活动的社交平台自发传播量比白天高40%
活动类型 | 参与转化率 | 成本效益比 | 数据来源 |
传统路演 | 18%-22% | 1:1.3 | 尼尔森2023活动白皮书 |
沉浸式体验 | 35%-41% | 1:2.8 | 旺旺2024Q1内部报告 |
二、跨界组合拳打破思维定式
记得去年中秋和故宫联名的糕点礼盒吗?那个案例的成功不在于设计多精美,而是抓住了"文化符号+怀旧情怀"的化学反应。今年我们尝试把这种思路搬到线下:
2.1 意想不到的混搭公式
正在筹备的暑期活动中,策划组做了个大胆尝试——把旺仔IP形象搬进脱口秀剧场。具体设计包括:
- 定制段子中植入产品特性(比如雪饼的脆度变成包袱)
- 观众席设置震动感应坐垫,笑点时刻触发小包装食品掉落
- 开放麦环节设置"旺仔主题挑战赛"
三、让创新可复制的底层逻辑
某快消巨头的活动手册里有句话特别实在:"好创意应该像乐高积木,既能单独出彩,又能拼接组合。"我们在亲子活动模块开发时,就借鉴了这个思路:
传统做法 | 创新方案 | 效果差异 |
固定动线游览 | 剧情解谜闯关 | 停留时间+82% |
单次奖励机制 | 成长型积分系统 | 复购率提升19% |
3.1 风险控制的智慧
上个月试点的城市定向赛差点翻车——暴雨导致三个打卡点设备失灵。幸亏执行组提前做了风险矩阵预案:
- 每个点位准备三种供电方案
- 工作人员背包常备应急物资
- 开发微信小程序备用通道
雨中的参赛者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刷屏:"没想到旺旺的应急包里有定制雨衣和暖宝宝,比男朋友都贴心!"这个意外插曲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:创新容错率需要弹性设计来支撑。
四、把消费者变成共创伙伴
最近在高校试行的"旺仔创意工坊"项目收获意外惊喜。00后大学生们提出的"零食盲盒交换墙"创意,在测试场地实现单日300+次自发交易。这个案例印证了《活动策划的底层逻辑》中的观点:真正的创新是让参与者忘记这是商业活动。
窗外飘来现烤小馒头的香气,市场部的头脑风暴还在继续。听说技术部在测试新的体感交互设备,或许下次周年庆,我们可以让旺仔真正"跳"出屏幕……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