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路过惠泽社区的广场,总能看到一群老人围坐在石桌旁下棋,年轻人带着孩子在滑梯区玩耍,偶尔还能撞见居委会阿姨拿着大喇叭喊:"明天手工课记得报名啊!"这种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,正是社区工作者们最想守护的烟火气。
一、给社区装上"平板支架"
惠泽社区新购置的20台公用平板电脑,最初安静躺在活动室柜子里吃灰。直到张大爷在孙女的帮助下,用平板给外地工作的儿子打了第一个视频电话,这些设备才真正活起来。现在的电子阅览室里,常能看到老中青三代人挤在一起学扫码缴费、看养生直播。
- 设备使用率提升妙招:
- 每周三"平板诊所":大学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解决卡顿、误触问题
- 每月"发现"主题日: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实用APP
- 设置"平板值班长":由居民轮流管理设备借用登记
2.1 线上线下双轨运营
王阿姨在微信群看到周末有插花活动,到现场却发现要扫码报名。工作人员小陈马上递上平板教她操作:"您看,点这里选‘我要参加’,下次在家沙发上一躺就能报名啦!"这种线下接触+线上留存的闭环设计,让社区服务真正渗透进日常生活。
传统方法 | 平板赋能方案 | 参与度提升 |
---|---|---|
纸质公告栏 | 电子公告墙+消息推送 | 62%(来源:《智慧社区建设白皮书》) |
电话通知 | 活动预约系统 | 89%覆盖率(来源:民政部2023年调研) |
二、把广场舞跳进屏幕里
舞蹈队领队赵姐最近成了社区网红——她的原创健身操被剪辑成15秒短视频,通过平板投屏到社区各个电子屏。现在每天晨练时,总能看到路人跟着屏幕里的"AI赵姐"比划动作。
- 内容生产三板斧:
- 居民才艺众筹:厨艺展示、手工教学等UGC内容
- 重要活动直播:中秋晚会、暑期课堂实时转播
- 数字记忆档案:用时间轴记录社区发展大事记
2.2 打造社区"云客厅"
疫情期间建立的社区微信群,现在变成了24小时不打烊的议事厅。上个月关于车棚改造的讨论,直接在平板上生成了可视化方案对比图,连80岁的李爷爷都能指着屏幕说:"我觉得B方案充电桩位置更合理"。
三、让每个居民都有"麦克风"
新来的社工小杨设计了一套志愿者积分体系,用平板记录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时长。现在积分不仅能兑换米面粮油,还能优先使用社区烘焙坊、共享工具间等设施。退休教师周老师凭借教孩子写毛笔字积累的积分,换到了春节免费拍全家福的机会。
激励方式 | 参与人次(月均) | 可持续性 |
---|---|---|
纯物质奖励 | 120人次 | ★☆☆☆☆ |
积分制+精神激励 | 430人次 | ★★★★☆(来源:《社区治理创新案例集》) |
傍晚的社区花园里,几个中学生正在用平板拍摄"最美角落"评选素材。他们蹲在花坛边调整拍摄角度时,夕阳正好给月季丛镀上金边。这种自发生长的社区活力,或许就是科技与人文最好的化学反应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