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傍晚,老张在夜市支起摊位,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,一边和隔壁卖糖葫芦的老王念叨:"你说这顾客来来往往的,怎么十个人问价最后就成交两三个?"老王叼着烟卷苦笑:"我这儿更惨,昨天有个大姐把我家所有口味都尝遍了,最后说'下次一定买'..."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集市、展会、快闪店上演。
一、先听懂需求,再开口推销
上周在文创市集遇到个有趣案例:有个卖手工皮具的小哥,见人就介绍头层牛皮、意大利植鞣工艺。结果路过的大叔拿起钱包问:"这个能装多少现金?"小哥还在滔滔不绝讲缝线技术,大叔摇摇头走了。其实大叔真正需要的,是个能装下他每天收的零钱和发票的实用钱包。
1.1 观察比询问更真实
经验老道的活动商人都有双"鹰眼":
- 穿职业装的女士在首饰摊前停留,她可能更需要简约大气的款式
- 带孩子的妈妈看玩具时,总会先摸边角是否圆滑
- 年轻情侣选购家居用品,女生拿起商品时男生会偷偷看价签
顾客类型 | 显性需求 | 隐性需求 |
---|---|---|
中年男性 | 产品功能 | 维护面子 |
年轻女性 | 外观设计 | 社交价值 |
银发族 | 价格实惠 | 售后服务 |
二、让顾客自己说服自己
菜市场卖鱼的王婶有句口头禅:"您摸摸这鱼肚子,是不是还带着河水的凉气?"比起直接说"我的鱼新鲜",她更擅长引导顾客通过五感体验得出结论。
2.1 体验式销售四部曲
- 视觉冲击:糕点摊把刚出炉的蛋挞摞成金字塔
- 嗅觉诱惑:现磨咖啡摊永远飘着醇香
- 听觉刺激:铁板烧滋滋的声响让人食指大动
- 触觉记忆:丝绸围巾摊主总会递过来让你感受顺滑
三、报价就像跳探戈
服装批发市场的老陈有个绝活:当顾客问"能不能便宜点",他会突然压低声音:"姐我跟您说实在的..."然后掏出计算器按出个新价格。其实他早就在标价时留好了20%的议价空间。
报价策略 | 适用场景 | 成交率 |
---|---|---|
锚定报价法 | 高端手工艺品 | 62% |
拆解报价法 | 组合套装产品 | 78% |
对比报价法 | 竞品聚集场景 | 85% |
四、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夜市卖手机壳的小李曾犯过经典错误:有顾客问"这个防摔吗?"他拍胸脯保证:"摔坏了我现场生吞!"结果第二天人家真拿着碎屏手机来找他。现在他改成:"上周有个客人说从二楼掉下去都没事,不过咱还是小心点用哈。"
4.1 常见话术改良对照
- 原话:"这是最后一件了!"
- 改良版:"刚才有位先生买了三件送家人,您手上这个是今天新拆封的"
- 原话:"绝对正品,假一赔十!"
- 改良版:"您看这防伪标可以直接扫码验证,需要我教您怎么查吗?"
五、给交易系上保险绳
家电展销会上,销售员小周有个绝招:当顾客犹豫时,他会掏出便签本写个编号:"我帮您把这个型号预留半小时,您可以先逛逛其他展位比较比较。"结果80%的顾客都会在20分钟内返回。
街角的鲜花车老板娘最近添了新装备:带二维码的定制卡片。买花的客人扫码就能看到养护教程,还能预约下次送花时间。她说现在老客户复购率涨了四成,有个小伙子每周都来买扫码卡片上的"每周花语"。
晚风拂过夜市,老张的摊位前传来爽朗的笑声:"大姐您这眼力真毒,这款防晒衣昨天刚到的爆款..."隔壁老王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新做的"买二送一"招牌,掏出手机搜索"客户需求分析技巧"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